
爱游戏ayx新华鲜报丨高峡出平湖!看“万里黄河第一坝”新变化!
爱游戏ayx 新华社西宁12月28日电 题:高峡出平湖!看“万里黄河第一坝”新变化
新华社记者汪伟、周盛盛、张龙
大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
2024年12月29日是龙羊峡水电站成功截流45周年的日子。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龙羊峡水电站,在时代大潮中昂首挺立守护黄河安澜。
守安澜——
治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2024年11月,龙羊峡大坝实现了“体检”与管理的全面智能化。管理部门可以精准判断大坝状态,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风险。
黄河安澜再添新保障。
“龙羊”藏语意为险峻的沟谷,是黄河进入黄河峡谷区遇到的第一个峡谷。作为根治黄河水患和开发黄河水利的枢纽工程,拥有“万里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在1979年成功截流黄河,黄河岁岁安澜从此有了保障。
从空中俯瞰水库,昔日湍急的黄河水,到这里已是碧波万顷的湖面,温顺而清澈。
一座178米高的水坝,在黄河上游造就了相当于1700余个西湖大小的“天湖”,创造当时国内最高坝高、最大库容、最大发电量等多项纪录。
这是2018年11月9日拍摄的冬日龙羊峡水电站全景。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难以想象,近半个世纪前,5万多名建设者在海拔2700米、年冰冻期长达6个月的高寒地带,完全依靠自主设计、制造、施工创造了这个惠泽千秋的伟大工程。
时至今日,龙羊峡电站依然是黄河流域库容最大的水库,它和下游刘家峡水库等共同承担黄河下游九省(区)的灌溉、防洪、防凌和供水等综合利用任务。
黄河安澜处,涌动文旅潮。
穿行在龙羊峡镇,一幢幢保留下来的旧式办公楼,带你感受火热的建设年代,体味“龙羊精神”;乘船游湖,两岸林立的奇石、幽深的峡谷,沉浸式感受自然的壮美……龙羊峡已成为许多游客心中的“中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龙羊峡生态旅游景区总经理程保明说,凭借自然风光与红色旅游资源,龙羊峡旅游日渐火爆,近两年游客量年均增长达30%。今年,龙羊峡全年吸引游客25万人次、营收超过2000万元。
这里,黄河故事加速书写。新业态也正铆足劲,迈向新台阶。
看“风光”——
水电之功,首在发电。
今天的黄河上游,大大小小的梯级水电站,连“珠”成“串”。龙羊峡正演绎滴水化绿电,水光互补新“风光”。
塔拉滩,距龙羊峡约130公里的一片荒滩,如今已是绿色为底、蓝色为盖的“牧光之城”。
“变化始于2013年,在绿色发展推动下,海南州在这里规划布局了光伏产业园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切羊说。
目前,塔拉滩已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建成面积350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光伏板拼接成“蓝色海洋”,发出的绿电输送至全国各地。
这是2020年8月1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拍摄的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塔拉滩“新生”,不仅因为这里有丰富的光照、充足的空间,更因为得到龙羊峡水电支撑,解决光伏“昼多夜少”等发电不稳定的问题。“用水支撑光,这里的电,全部为清洁能源。”切羊说。
改变不止于此。光伏板遮挡下,塔拉滩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加之,清洗光伏板的水流进土地,荒漠逐渐长出绿草。
2022年6月9日,羊群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光伏电站内活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牧民也赶着羊群进入光伏产业园。“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新模式在这片荒滩上诞生。人们把这里形象地称为“牧光之城”。
48岁的当地牧民叶多,靠着这片新牧场,养了近300只羊。“过去草场面积大,但产草量低,搞养殖要大量买饲料。如今省下饲料钱,‘光伏羊’也成了新品牌。”叶多说。
目前,光伏园区附近4个乡镇、13个村的3056户牧民因此受益。
观“鱼跃”——
驱车驶入龙羊峡库区,碧波荡漾的黄河吸引着八方来客。一间间农家乐招牌上,写着当地另一新特产——冷水鱼(虹鳟)。
家住龙羊峡镇的冯庭贵,养过牛,放过羊,却从未养过鱼。初次接触这种冷水鱼,他心中暗暗纳罕,“这能行吗?”
如今,已是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捕捞队队长的冯庭贵谈起冷水鱼头头是道。
“传统吊网捕捞会让虹鳟鱼体内因紧张产生更多肌酸。我们现在用吸鱼泵连鱼带水直接送入车间,保证鱼肉质鲜嫩。”他说。
龙羊峡水库,全年平均水温12摄氏度左右,有5米以上透明水体,适合高原冷水鱼生长。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开始在这里投资,以规模化、智能化方式养殖虹鳟鱼。
2024年10月18日,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给冷水鱼降温。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记者在水库看到,养殖网箱内,一根管子匀速晃动,将饲料喷洒入水。操作室内,养殖人员通过电脑,控制养殖过程。加工前,鱼水一体乘“电梯”出湖;电击后放血;覆冰后转运、加工;成品打包后,三小时内用冷链物流运往全国各地……
由于冷水鱼对水质要求高,公司还自主研发粪便收集器、水下清污器等环保设备。“保持水质就保证了鱼肉品质。”龙洋知鲜技术部部长马小军说。
在一系列养殖、环保技术支撑下,龙羊峡水库冷水鱼的出口额已占全国冷水鱼出口额的97%。
变化在继续,但不变的是“龙首”昂扬的姿态。

爱游戏ayx新闻分析丨追踪美国加州山火失控原因
爱游戏ayx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新闻分析|追踪美国加州山火失控原因
新华社记者葛晨 谭晶晶 郭爽
自7日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多地连续突发山火,火势不断蔓延失控。据媒体报道,截至10日过火面积超过37000英亩(约150平方公里),至少11人死亡,超过18万人撤离,超过1万栋建筑损毁,已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此次山火缘何而起?为何失控?种种原因给人们敲响警钟。
多重自然条件“火上浇油”
加州南部呈多点燃烧状态,6处大火已肆虐多日。美国航天局卫星7日拍摄的图片显示,白色浓烟从洛杉矶县山火处升起,沿西南方向蔓延,延伸到太平洋上空。从美国媒体公布的图片看,东部伊顿地区和西部沿海的帕西菲克帕利塞兹地区两处大火从东西两侧夹击洛杉矶县。
美国国家气象局说,强烈的季风“圣安娜风”和降雨不足在南加州造成了“危急”的火灾天气条件。“圣安娜风”通常发生在10月到来年1月之间,干燥的阵风沿着内陆山脉的一侧流下,穿过狭窄的山地峡谷,向海岸方向吹去,而加州东部的内华达山脉阻挡暖湿气流,导致来自内陆的风翻过山麓后变成又热又干的“焚风”。美国航天局说,今年的“圣安娜风”时速超过100英里(约160公里)。
1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阿尔塔迪纳地区,消防员正在努力扑灭山火过后建筑周围的热点区域。新华社发(曾慧摄)
美国总统拜登10日表示,阻止加利福尼亚州山火进一步蔓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酷热和干旱也导致这次山火愈演愈烈。加州山火每年都有发生,通常从6月或7月开始,可延续至10月。洛杉矶地区冬季第一场雨会在11月到来,能为大部分夏季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提供水分,阻碍“圣安娜风”引发大规模野火的能力。然而,2024年洛杉矶经历了创纪录的夏季高温和酷热,10月以来的降雨量只有正常降雨量的4%左右,迎来了正常的“圣安娜风”却没有降雨,因此火灾季从10月一直延长至1月。
英国斯旺西大学山火研究中心主任斯特凡·德尔说,引发野火的关键因素是相对湿度低、强风和干旱。温暖的条件会导致相对湿度降低,低湿度加上强风会从已经干燥的植被中“吸走”更多水分,并增加其可燃性。一旦着火,强风会助长火势,而在陡峭的地形中火势燃烧得更猛烈、移动得更快,此外加州地区植被以易燃灌木为主,使得火灾情况变得更糟。
应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多个消防栓没有水,是这次加州山火救援部门遇到的普遍问题。美国当地媒体评价:社区、居民房屋和企业建筑都在燃烧,但消防员无能为力。
据《洛杉矶时报》等媒体报道,消防员在扑救帕西菲克帕利塞兹的野火时,将水管插入当地的消防栓却发现没水。洛杉矶水电局首席执行官兼总工程师珍妮丝·基诺内斯表示,帕西菲克帕利塞兹的用水需求连续15小时达到正常水平的4倍,导致水压下降,市政供水系统并非为如此大规模火灾设计。
1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阿尔塔迪纳地区,消防员正在努力扑灭山火过后建筑周围的热点区域。新华社发(曾慧摄)
据一些媒体的分析,由于消防用水量大,无法足够快地装满水箱,水的消耗速度快于工作人员供水的速度,导致消防栓缺水。帕西菲克帕利塞兹的消防栓依靠三个大型水箱,每个水箱容量约100万加仑(约378万升),这些水箱安装在高海拔位置,通过水泵注入水,再由重力输送到各消防栓。第一个水箱在当地时间7日下午干涸,第二个水箱在当晚干涸,第三个水箱在次日凌晨干涸。类似缺水问题在加州多场山火救援中同样出现。
洛杉矶县议员特蕾茜·帕克认为,消防人员不应该面对消防栓无水的问题,洛杉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长期不足。
拜登9日在一场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说,洛杉矶一些地区的电力公司切断电源,以防止输电线着火引发爆炸和更多的火灾。美国《纽约邮报》报道,这也中断了为消防栓泵水的电力。
美国珀杜大学工程学教授安德鲁·惠尔顿说,除了消防用水的供应外,大规模的城市火灾还可能毁坏管道,导致管道泄漏大量的水,加剧缺水情况。
极端天气频发风险上升
独立气候研究机构“气候总站”近期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南加州的火灾天数显著增加。研究发现,美国西部的风助长的野火每年移动速度更快,过火面积更大,部分原因是植被越来越干燥。
英国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助理马修·琼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确定气候变化在导致当前野火方面所起的作用,但“非常肯定”气候变化导致美国西部出现炎热、干燥、易发生火灾的极端天气的风险增加,而且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在通常的夏季火灾季节之外,易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1月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洛杉矶县沿海社区帕西菲克帕利塞兹,野火吞噬房屋。新华社发(邱晨摄)
英国生态水文中心科学家玛丽亚·露西娅·费雷拉·巴尔博萨认为,洛杉矶的火灾显示了极端天气将如何增加火灾风险。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大雨很可能促进了植被的生长,而植被此后在长期干旱中枯萎,再加上强风,为野火蔓延创造了条件。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10日发布新闻公报说,2024年成为自185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将持续加剧,高温会直接导致热浪、干旱和山火等灾害,并还会通过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引发更多极端降水事件。

爱游戏ayx民“声”大事 治理有方 五年来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
爱游戏ayx 核心阅读
近五年来,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昼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94.6%上升至2024年的95.8%;夜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80.1%上升至2024年的88.2%。
噪声污染既是关乎“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2024年,生态环境部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噪声问题,不断夯实声环境管理基础,加快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监管体系,持续创新噪声管理手段,大力推动部门协同联动,噪声污染治理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五年来,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昼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94.6%上升至2024年的95.8%;夜间达标率由2020年的80.1%上升至2024年的88.2%。
推动问题解决有“数”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宁静”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环境投诉的焦点问题。
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的某公司原本应于2017年12月退城进园,但由于市场形势下滑,未如期搬迁,后其噪声扰民问题被紧邻厂区的新小区居民投诉。
国家信访平台、生态环境部网络投诉举报平台、潍坊12345热线等多个平台,均收到了小区居民反映的该公司噪声污染问题投诉。潍坊市生态环境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经噪声监测发现该公司夜间厂界噪声超标后,执法人员进行了立案查处。
经调查,被投诉公司噪声主要来源于开棉、除砂、蒸球等工艺中的大功率风机、物料提升输送设备、余热回收系统循环泵等。在确定主要噪声源点位后,该公司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治理。通过使用隔声材料包裹风机和物料输送管道、新建隔断楼顶风机隔声罩、对除砂工序4台引风机安装消声器以及启停蒸球工序优化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治理后监测结果显示,该公司昼间、夜间厂界噪声均已达标。
同时,潍坊市创新拓宽沟通渠道,及时向业主反馈企业噪声治理施工进展,安抚群众情绪,避免矛盾持续激化造成群体投诉。走进投诉小区,在一处公示栏上,对被投诉公司噪声治理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进度进行了公示,业主们能够及时了解整改进展。此外,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高密分局多次组织召开业主见面会,听取业主对整改方案和施工过程的意见建议。
通过积极沟通和系统治理,小区业主充分肯定了该公司的整改工作,对整改效果非常满意。此外,该公司下一步的搬迁事宜也正在协调推进中。
“我们将深入总结噪声污染治理经验,筛选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治理项目,大力推广噪声污染防治的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方法,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噪声问题,生态环境部开展“千件万户”典型噪声投诉案件调度,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问题,做到了推动问题解决有“数”。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部级层面共调度重点案件51件次,因案件解决而受益的群众数量约3万人;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针对1500多件噪声投诉案件重点调度、加快解决,实现国家、省、市、区县协同联动,受益群众数量约50万人。
监督管理实施有“据”
在通过加强执法等方式解决噪声问题的同时,回顾2024年,完善噪声标准规范,让监督管理实施有“据”,也是生态环境部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4年,生态环境部持续推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发布《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402—2024),规定了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相关技术要求,指导和规范建筑施工噪声自动监测工作。印发《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试行)》,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判定和评价方法等提出规范性要求。推进《建筑施工噪声排放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机场周围区域航空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制修订,推动行业噪声监督管理有据可依。
其中,在做好工业噪声“守门员”方面,生态环境部依法逐步将排放工业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者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推动排污单位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填报排污登记表。截至目前,约17.7万家工业企业将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十四五”期间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将实现全覆盖。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让噪声问题处理有“序”,也是制度不断完善的一部分。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有部分条款未明确责任分工,需要由各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监管部门。截至目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三沙市除外)已有281个明确了噪声污染防治职责分工,26个地市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完成多数条款分工,31个地市处于分工方案征求意见或发文阶段。
一方面,明确职责分工;另一方面,深化部门协同共治。2024年,生态环境部与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全面反映了各部门、各地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同时,各部门在多领域开展噪声协同共治,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2024年版)》,鼓励建筑工地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中国民用航空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同编制并联合印发《民用运输机场周围区域民用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对机场噪声提出具体的防控要求。
保障人人安睡有“质”
地方有关噪声治理的创新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广场舞的“降噪神器”一经亮相,便受到多方欢迎。
在深圳市某小区附近的广场上,十几位阿姨正翩翩起舞。但奇怪的是,原本很远就能听到的音乐声,如今却需要走到附近才可以听到。
这就要归功于社区为广场舞队特地安装的一种设施——看起来像个带有扩音器的柱子,其实是一种定向音响,只有站在它前方50米以内才能清晰地听到音乐声。
原来,由于广场与居民楼距离近,经常引发群众有关噪声的投诉,社区引入上述“降噪神器”,利用超声波技术显著减少了声音的传播范围。一方面,广场舞队可以继续安心跳舞;另一方面,住户们也无需再担心音乐会打扰到他们,小区内的噪声投诉量大幅下降了80%。
据了解,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完成城市噪声综合治理评估试点工作。试点城市通过评估发现重点问题,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噪声治理、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噪声防控能力,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探索新时期城市噪声治理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手段,为全国提供了城市噪声综合治理典型示范案例。
为推动解决“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共同维护居住小区生活环境和谐安宁,不断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态环境部还推动打造了一批“消除杂音、睡得安心”的宁静小区,保障人人安睡有“质”。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完成宁静小区2132个。
以试点带动全国,生态环境部推动开展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2024年共计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划分范围,确定划分原则,制定划分方法,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总面积超过860平方公里。
此外,生态环境部继续推动城市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全面开展了噪声监测设备硬件部署与软件平台开发。截至目前,试点城市共安装噪声监测设备300余套,部分试点城市已完成基础系统试运行,各试点城市积极挖掘特色应用场景,探索信息发布方式,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智慧化和精准化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记者 张维)

爱游戏ayx一国际石油出口管道在俄泵站遭无人机袭击
爱游戏ayx 新华社莫斯科2月17日电(记者刘恺)里海管道集团公司(CPC)17日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位于俄罗斯南部的一个石油泵站17日遭无人机袭击。虽无人员伤亡和石油泄漏,但管道输油量有所下降。
消息显示,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克鲁泡特金石油泵站当天遭到7架无人机袭击。目前石油泵站已暂停运行,公司减少了通过石油管道的传输量。公司的所有股东,包括美国和欧洲方面代表,都已获悉无人机袭击情况。
里海管道集团公司的石油管道连接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全长超过1500公里,是哈萨克斯坦主要石油出口管道,输出量占全球石油日供应量的1%。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出产的石油通过该公司管道输送到新罗西斯克港,在港口装船后运到国际市场。里海管道集团公司的股东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公司等。